查看原文
其他

拔罐起泡,到底为什么?

2016-07-11 中推培训平台


拔罐后有时局部皮肤除了出现出血点、瘀血等现象之外,有些患者会出现水泡等症状。那么为什么会起水泡呢?是不是真的体内有毒素呢?

一、起水泡的原因

1、留罐的时间比较长

留罐的时间长短也是因人而异,每个人的体质不同,因此,时间也不一样。有人留罐20--30分钟也不会有起泡的现象。也有人5-10分钟就会起泡。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时间需要短一些,等对患者情况了解了,就可以适当放宽时间。

2、体内湿度较重

患者体内风寒湿湿毒较盛,以湿气最为突出。起泡也是一种邪气外出的表现。有时会在罐壁上出现小水滴,也是湿邪的表现。

3、罐子温度较高

罐子温度较高,这一点只有很小的可能性。有时做闪罐,如果造成罐体温度过高,这时留罐的话,会增加起泡的可能。

4、拔罐部位不同

同一个人拔罐,有的部位没问题,有的部位起泡。总的规律是背部、两胁、臀部容易起泡。

5、拔罐较重

拔罐过重,超出了承受能力。


二、注意事项

1、拔罐后针孔如有出血,可用干棉球拭去。一般局部呈现红晕或紫绀色(淤血),为正常现象,会自行消退。如局部瘀血严重者,不宜在原位再拔。如留罐时间过长,皮肤会起水泡,小的不需处理,防止擦破引起感染;大的可以用针刺破,流出泡内液体,涂以龙胆紫药水,覆盖消毒敷料,防止感染。

2、起罐时手法要轻缓,以一手抵住罐边皮肤,按压一下,使气漏人,罐子即能脱下,不可硬拉或旋动。

3、在应用走罐时,不能在骨突出处推拉,以免损伤皮肤,或火罐漏气脱落。

4、根据不同部位,选用大小合适的罐。应用投火法拔罐时,火焰须旺,动作要快,使罐口向上倾斜,避免火源掉下烫伤皮肤。应用闪火法时,棉花棒蘸酒精不要太多,以防酒精滴下烧、伤皮肤。用贴棉法时,须防止燃着棉花脱下。用架火法时,扣罩要准确,不要把燃着的火架撞翻。用煮水罐时,应甩去罐中的热水,以免烫伤病人的皮肤。

5、在使用多罐时,火罐排列的距离一般不宜太近,否则因皮肤被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,同时因罐子互相排挤,也不宜拔牢。

6、在应用刺血拔罐时,针刺皮肤出血的面积,要等于或略大于火罐口径。出血量须适当,每次总量成人以不超过10ml为宜。

7、在应用针罐时,须防止肌肉收缩,发生弯针,并避免将针撞压入深处,赞成损伤。胸背部腧穴均宜慎用

点击查看→ 邀请你加入群聊

点击查看→ 王博后全息眼疗治疗眼科疾病【告别近视老花眼】抢占亿万市场

点击查看→ 冯氏一绝寻筋摸骨矫正法

点击查看→ 【陈忠和】脊柱相关疾病的手法治疗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h0160j6dsbs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陈忠和相关疾病手法操作教学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